心理咨詢的過程涉及到咨詢者和來訪者雙方,它的成功與雙方的共同努力有關。即使來訪者有咨詢的動機,也要求他真誠地配合咨詢師,在咨詢師的指導下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,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。
心理現象非常復雜,心理問題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,而且總是涉及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。有些事情在你看來可能是微不足道的,所以你在交談中無暇顧及;可能會涉及到你的一些其他隱私秘密,你刻意回避,認為不會影響診斷。
然而,往往那些隱藏的問題恰恰是問題的起因。就像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樣,你的性格特點可能會在一些瑣事中表現得好,成為咨詢師分析判斷的有價值參考。
要想達到好的咨詢效果,光知道咨詢者的真相是不夠的,因為每個人都可能知道真相,但關鍵是要能夠把這些真相轉化為自己的知識。這個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。它需要你反復琢磨比較,口頭說服,改變態度,轉化為有效的行動。如果沒有內化過程,只是籠統地按照咨詢師說的去做,那么咨詢就只能停留在表面,很難改變態度和行為。
有效的心理咨詢應該是建設性的、發展性的;俗話說“師傅領進門,修行在個人?!毙睦碜稍冎谐S玫囊粋€術語是“領悟”。在這個過程中,輔導員的角色是“引領”,幫助者的關鍵是“實現”。
對治療的阻抗有時發生在咨詢的開始階段,這多見于兒童。成人求咨詢大都是主動的,因而很少見到像少年兒童那樣一開始就發生阻抗的現象,成人的阻抗常發生在治療過程中。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活法,并認為那樣做是對的,或者不得不那樣做。因而,試圖改變一個人多年習慣了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確實是不容易的。對這一點,雙方都應該有清醒的認識,從而采取有效措施,減少或避免阻抗的產生。
心理咨詢中產生的新的思維方式對事情新的認知,要貫徹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。
有些看起來像是“頓悟”的進步,實際上是長期積極配合咨詢領悟積累,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。
一個人的心理問題往往涉及到人格發展、生活經歷、個人態度的許多方面,其發生的本身也是經過了一個從量變到 質變的過程。
對于求助者來說,除分析、反思、領悟之外,也要學會做好咨詢過程中各個階段的總結,好是把總結的內容記下 來,便于反復思考和前后對照時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