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咨詢是指運用心理學方法,對心理適應出現問題的來訪者提供心理幫助,尋求解決問題的過程。需要解決問題并前來求助的求助者稱為來訪者,提供幫助的咨詢者稱為咨詢師。
來訪者可以通過語言等溝通媒介,與咨詢師交談、詢問、討論自己的心理不適或心理障礙。在他們的支持和幫助下,他們可以通過共同討論找出心理問題的原因。
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,進而尋求擺脫困境、解決問題的條件和對策,從而恢復心理平衡,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,增進身心健康。
關于心理咨詢有哪些常見的誤區?
心理咨詢求教處理問題的策略。
人可能有心理問題才會想到心理咨詢(關注一下,看清楚,有兩個可能性和。但大多數心理問題不是簡單的說教能解決的。
對許多來訪者來說,他們認為心理咨詢是一種醫生的想法,可以幫助他們盡快提出問題,尋求解決方案。但大多數問題都是社會心理問題,每個問題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。不同的性格,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,也會有不同的思維傾向。
正規的心理咨詢是指心理咨詢師和來訪者之間的討論,讓來訪者找出自己人格的不足,并通過咨詢來解決和改善這種不足,然后來訪者才能想出解決的辦法。
相反,如果咨詢師對來訪者的某一類問題拿定了主意,就違背了心理咨詢的原則。
如果一個人把幾個好的策略教給不同的咨詢師,然后肯定會無所適從。如果他走捷徑,做他想做的,失去了他的個性,下一個輔導員應該糾正他的咨詢依賴與心理咨詢。
良好的心理素質 ≠ 無需心理咨詢
很多人認為 “我的心理素質好,不需要心理咨詢”。其實,心理咨詢不僅僅是解決你的心理危機和大量的心理問題。不管你有多堅強、聰明、誠實、熱情和知識淵博,你都不可能非常了解自己。你需要從別人那里了解自己。你不能時時刻刻反省自己,也不能總是站在局外人的立場上看待自己。
心理咨詢是一面相對標準的鏡子,可以從各個角度正確認識自己而不會變形。正確了解自己可以揚長避短,促進生活發展和成功。越是高層次的人需要心理咨詢,即使是心理咨詢師本人,也需要定期的心理咨詢。
在輔導員與訪客的首訪接待過程中,會根據一些專業指標對訪客的精神衛生狀況進行評估。我們通常將精神衛生問題分為三類,即一般心理問題、嚴重心理問題和神經癥問題。輔導員將根據來訪者的精神衛生和具體的心理問題,制定有針對性的咨詢計劃。